隨著物流運輸業快速發展,公路貨運車輛大型化趨勢顯著。據交通管理部門統計,近三年全國范圍內因超高貨車撞擊鐵路橋涵引發的安全事故年均增長17%,其中35%的碰撞事故導致鐵路線路中斷運營超4小時。這些"巨無霸"貨車在通過鐵路跨線橋、立交橋涵時,一旦超過限高標準,輕則刮擦橋體結構,重則引發橋梁垮塌、列車脫軌等災難性后果。
傳統限高桿雖能阻擋部分違規車輛,但面對駕駛員疏忽或惡意闖卡時往往形同虛設。某鐵路局2023年事故分析顯示,83%的橋涵碰撞事故發生在夜間或能見度較低時段,傳統防護措施在應對復雜路況時存在明顯短板。
針對這一行業痛點,鐵跨公立交橋涵及限高防護架碰撞報警系統應運而生。該系統通過在橋梁前方50-200米處部署智能感知設備,形成"預警-攔截-取證"的全鏈條防護:
超高預警模塊:采用激光雷達與毫米波雷達融合探測技術,實時掃描通行車輛高度數據。當檢測到超高車輛時,系統觸發聲光報警裝置,同時通過LED顯示屏顯示"前方限高X米,請立即停車"的警示信息,提醒駕駛員采取制動措施。
碰撞感知模塊:在限高防護架關鍵部位安裝振動傳感器,可精確識別發生輕微刮擦及碰撞,立即上報碰撞信息,為后續處置提供數據支撐。
視頻取證模塊:配備前后雙攝4K高清攝像機,自動錄制碰撞事件前后的現場畫面。廣角鏡頭覆蓋多車道范圍,紅外夜視功能確保在光照不足環境下仍能清晰記錄車牌號碼及駕駛室情況。
技術賦能安全:從被動防御到主動管控
在某鐵路樞紐的試點應用中,該系統展現出顯著防護效能。安裝3個月內成功預警27起超高車輛通行事件,其中12起通過及時報警避免碰撞發生。系統記錄的碰撞數據顯示,98%的違規車輛為外地過境貨車,這為交通管理部門開展針對性執法提供了精準依據。
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支持太陽能供電與4G/5G雙通道傳輸,可快速部署于既有鐵路橋涵。運維平臺實時監測設備狀態,故障響應時間縮短至2小時內,確保全年無間斷防護。目前,該技術已納入《鐵路橋隧建筑物修理規則》推薦方案,在18個鐵路局集團公司的重點線路推廣應用。